Song Yingxing, Tian gong kai wu, 1637

Page concordance

< >
Scan Original
91 四十a [40a]
92 四十b [40b]
93 四一a [41a]
94 四一b [41b]
95 四二a [42a]
96 四二b [42b]
97 四三a [43a]
98 四三b [43b]
99 四四a [44a]
100 四四b [44b]
101 四五a [45a]
102 四五b [45b]
103 四六a [46a]
104 四六b [46b]
105 四七a [47a]
106 四七b [47b]
107 四八a [48a]
108 四八b [48b]
109 四九a [49a]
110 四九b [49b]
111 五十a [50a]
112 五十b [50b]
113 五一a [51a]
114 五一b [51b]
115 五二a [52a]
116 五二b [52b]
117 五三a [53a]
118 五三b [53b]
119 五四a [54a]
120 五四b [54b]
< >
page |< < (四四b [44b] ) of 461 > >|
100四四b
枲著
凡衣衾挾纊御寒, 百人之中止一人用繭綿, 餘皆枲著。
古纏袍今欲名胖襖。 棉花既彈化, 相衣衾格式而入裝
之。
新裝者附體輕暖, 經年板緊, 暖氣漸無, 取出彈化而
重裝之,
其暖如故。
夏服
凡苧麻無土不生。 其種植有撒子、 分頭兩法。 ( 池郡每歲以草糞壓
頭,
其根隨土而高。 廣南青麻撒子種田茂甚。 ) 色有青、 黃兩樣。 每歲有兩刈者,
有三刈者, 績爲當暑衣裳、 帷賬。 凡苧皮剝取後, 喜日燥

Text layer

  • Dictionary
  • Places

Text normalization

  • Original

Search


  • Exact
  • All forms
  • Fulltext index
  • Morphological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