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Yingxing, Tian gong kai wu, 1637

Page concordance

< >
Scan Original
241 三五a [35a]
242 三五b [35b]
243 三六a [36a]
244 三六b [36b]
245 三七a [37a]
246 三七b [37b]
247 三八a [38a]
248 三八b [38b]
249 三九a [39a]
250 三九b [39b]
251 四十a [40a]
252 四十b [40b]
253 四一a [41a]
254 四一b [41b]
255 四二a [42a]
256 四二b [42b]
257 四三a [43a]
258 四三b [43b]
259 四四a [44a]
260 四四b [44b]
261 四五a [45a]
262 四五b [45b]
263 四六a [46a]
264 四六b [46b]
265 四七a [47a]
266 四七b [47b]
267 四八a [48a]
268 四八b [48b]
269 四九a [49a]
270 四九b [49b]
< >
page |< < (三六b [36b] ) of 461 > >|
244三六b 破爲四片或六片, 麻繩約接, 名曰火杖。 舟中鳴鼓若總
渡,
挽人從山石中聞鼓聲而咸力。 中夏至中秋水封
峽,
則斷絕行舟數月。 過此消退, 方通往來。 其新灘等數
極險處,
人與貨盡盤岸行半里許, 只余空舟上下。 其舟
制腹圓而道尾尖狹,
所以闢灘浪云。
黃河滿篷梢。 其船自河入 汴用之。 質用楠木,
工價頗優。 大小不等, 巨者載三千右, 小者五百石。 下水
則道頸之際,
橫壓一梁, 巨櫓兩枝, 兩帝推軋而下。 錨、 纜、
稟、 帆制與 相彷云。

Text layer

  • Dictionary
  • Places

Text normalization

  • Original

Search


  • Exact
  • All forms
  • Fulltext index
  • Morphological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