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Yingxing, Tian gong kai wu, 1637

Table of figures

< >
[11] 拔車
[12] 桔槔墜石 井
[13] 北耕兼種圖麥粟梁皆用此具 種子 鐵尖 鐵尖
[14] 北盖種圖石陀
[15] 耨
[16] 南種牟麥圖踵力盖緊
[17] 山箔圖
[18] 治絲圖送絲干 不
[19] 調絲活套 綌篤
[20] 紡緯
[21] 溜眼掌扇
[22] 經耙 交頭
[23] 花機圖花樓 老鴉翅 铁鈴 澁木 門樓 忂盤 包頭機此處不低鈄下安两脚 坑 坑 忂脚
[24] 的杠 叠助 稱庄 眼牛木
[25] 腰機式圖皮幅
[26] 印架 過糊
[27] 赶棉火烘
[28] 彈棉
[29] 檫條
[30] 紡縷
[31] 牛碾
[32] 濕田擊稻木桶
[33] 塲稻
[34] 木礱
[35] 土礱
[36] 風扇車
[37] 水碓圖板閘
[38] 盖利用茅
[39] 水蘑柱 袋麥 齒
[40] 橛障水坡
< >
page |< < (二三a [23a] ) of 461 > >|
57二三a
乃服第二卷
宋子曰: 人爲萬物之靈, 五官百體, 賅而存焉。 貴者垂衣
裳,
煌煌山龍, 以治天下, 賤者裋褐、 枲裳, 冬以御寒, 夏以
蔽體,
以自別于禽獸。 是故其質則造物之所具也。 屬草
木者爲枲、
麻、 萵、 葛, 屬禽獸與昆蟲者爲裘褐、 絲綿。 各載
其半,
而裳服充焉矣。 天孫機杼, 傳巧人間。 從本質而見
花,
因繡濯而得錦。 乃杼柚遍天下, 而得見花機之巧者,
能幾人哉? “治亂”、 “經綸”字義, 學者童而習之, 而終身不見
其形象,
豈非缺憾也! 先列飼蠶之法, 以知絲源之所自。

Text layer

  • Dictionary
  • Places

Text normalization

  • Original
  • Regularized
  • Normalized

Search


  • Exact
  • All forms
  • Fulltext index
  • Morphological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