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Yingxing, Tian gong kai wu, 1637

Table of contents

< >
[1.2.35.] 褐  氊
[1.3.] 彰施第三卷
[1.3.1.] 諸色質料
[1.3.2.] 藍澱
[1.3.3.] 紅花
[1.3.4.] 造紅花餅法
[1.3.5.] 附:燕脂
[1.3.6.] 槐花
[1.4.] 粹精第四卷
[1.4.1.] 攻稻  擊禾軋禾 風車水碓 石碾臼 碓篩 皆具圖
[1.4.2.] 攻麥 颺 蘑  羅具圖
[1.4.3.] 攻黍稷粟粱麻菽  小碾 枷具圖
[1.4.4.] 攻治成糧諸色圖
[1.5.] 作咸第五卷
[1.5.1.] 鹽產
[1.5.2.] 海水鹽
[1.5.3.] 池鹽
[1.5.4.] 井鹽
[1.5.5.] 末鹽
[1.5.6.] 崖鹽
[1.6.] 甘嗜第六卷
[1.6.1.] 蔗種
[1.6.2.] 蔗品
[1.6.3.] 造糖 具圖
[1.6.4.] 造白糖
[1.6.5.] 峰蜜
[1.6.6.] 飴餳
[2.] 天工開物卷中
[2.1.] 陶埏第七卷
[2.1.1.] 瓦
< >
page |< < (二三a [23a] ) of 461 > >|
57二三a
乃服第二卷
宋子曰: 人爲萬物之靈, 五官百體, 賅而存焉。 貴者垂衣
裳,
煌煌山龍, 以治天下, 賤者裋褐、 枲裳, 冬以御寒, 夏以
蔽體,
以自別于禽獸。 是故其質則造物之所具也。 屬草
木者爲枲、
麻、 萵、 葛, 屬禽獸與昆蟲者爲裘褐、 絲綿。 各載
其半,
而裳服充焉矣。 天孫機杼, 傳巧人間。 從本質而見
花,
因繡濯而得錦。 乃杼柚遍天下, 而得見花機之巧者,
能幾人哉? “治亂”、 “經綸”字義, 學者童而習之, 而終身不見
其形象,
豈非缺憾也! 先列飼蠶之法, 以知絲源之所自。

Text layer

  • Dictionary
  • Places

Text normalization

  • Original
  • Regularized
  • Normalized

Search


  • Exact
  • All forms
  • Fulltext index
  • Morphological index